近日,由四川省序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承揽治理的成都地下空间防水补漏治理,通过针对性打样、试验成功后,现正紧锣密鼓地按照“防排结合、刚柔并济、多道设防、节点增强、抵抗震动、综合治理”原则开展全面治理。我司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四川建院”)联合建立的“后建筑时代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维技术研发中心(建筑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维技术产业学院,向本治理工程项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该地下空间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3万m²,负一层为环形汽车道,负二层为综合管廊,两层总长度9.6公里。正式治理前,经现场踏勘发现,该地下空间结构开裂、渗漏水部位主要是沉降变形缝、结构挡墙、顶板、侧墙、管廊端头等,原安装的防水材料已不同程度破损。虽曾有多家单位进场治理,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总的来看,该地下空间需治理的点位多、面积广,成品保护种类多、量大。渗漏、溢流、涌泉现象林林总总,而且随季节、气温差异,渗漏呈动态变化。负一层环形车道线路长,所有通道均与商务商业区等建筑物相连,专业管线设备交叉布设,关系错综复杂。负二层主要是管廊,底板高低差较大,多处为阶梯形式,电力、通讯、供水管线密布,通道不畅,部分渗漏点位隐藏于设备之间,而且照明、通风条件较差,氧气稀薄,长达几公里范围内仅有一个经由负一层的管廊管理用房内楼梯的人行出入口,所有材料、机具均需人工搬运,治理人员上下班徒步距离长、功效低;强电管廊为单独隔离空间,治理时只能由通道井爬梯进出。
为保质保量地完成治理施工任务,打赢这场攻坚战,我司着重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我司治理人员堪称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铁军,除外聘的资深技术管理人员外,主要由我司携手四川建院、巴中市职中、南江县职中、平昌县职中,从中高职学生中选培选育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人员组成。BIM技术人员,则全部经过我司选送到上海学习深造。建立项目管理机构,配齐各岗位人员,倡导团队作战,分工不分家,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2、精心研发、配备新型适用材料与机具(“良药秘方”)
根据本工程特点,从我国及德国、日本等国内外精挑细选治理施工材料、机具。同时,我司持续深化与四川建院合作,联合建立“后建筑时代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维技术研发中心(建筑医院)”,虚心向来自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老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请教,潜心研制适用新型防水材料及施工机具,实践运用初见成效。
材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治理过程中,我司坚决摒弃“一针走天下、一方医百病”的陈腐观念,针对每个点位的渗水特性、结构缺陷,会诊分析,制定专门施工方案,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建立最佳的工艺流程。坚持“先方案、再实施”治理原则。针对变形缝、挡墙、结构板、外部连接节点治理和表面装饰修复,制定细化方案。
4、弘扬“工匠精神”,全力追求高质量
在现场实地勘查、准确统计渗漏工程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治理区域的治理难易程度,分别制定对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成品保护措施,全面贯彻“新型工艺、精细施工、复合用材、注重细节、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指导思想。采取微创靶向治疗方式,像外科医生包扎伤口一样,几乎不用拆除原有设施设备,即可进行免破坏治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场环境,不放过任何细小环节,学习人民医院创伤科医护人员用心清洗患者伤口的精神,细致入微地做好每一个渗漏点位的基层清理。胸怀“工匠精神”,敢于叫响“向我看齐”,敢于承诺防水与建筑同寿命。
秉承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制定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包括消防监管控制措施、施工机械作业动火保障措施等)。要求现场人员必须做到规范操作,工完场清。严格统一着工装,规范配戴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绝缘靴等防护用品。注重人文关怀,要求现场技术人员每工作一小时必须强制休息,每天必须坚持服用除湿除尘等中成药,确保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6、坚持共生共赢,全力确保工程进度
为充分照顾业主方、施工方等多方利益,达到共生共赢,我司始终重视抓好进度管理。讲求科学,注重实效,全面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全力落实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确保本治理工程进度按业主要求只提前、不延后。